C114訊 8月22日消息(南山)為貫徹落實《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》,持續完善新興產業標準體系建設,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標準研究,充分發揮標準的行業指導作用,引領新產業高質量發展,工業和信息化部、科技部、國家能源局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編制了《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(2023─2035年)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。
《方案》提到,要全面推進新興產業標準體系建設。包括: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裝備、新能源汽車、綠色環保、民用航空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8大領域。
其中,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:面向重點場景和行業應用,優化完善5G標準。研制集成電路、基礎器件、能源電子、超高清視頻、虛擬現實等電子信息標準。研制基礎軟件、工業軟件、應用軟件等軟件標準。研制大數據、物聯網、算力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、工業互聯網、衛星互聯網等新興數字領域標準。
5G標準方向,制修訂面向5G增強移動寬帶(eMBB)、高可靠低時延通信(uRLLC)、高速大連接物聯網的5G核心網、基站和終端設備標準。研制面向垂直行業的非地面網絡、新型無源物聯、通信感知一體化等5G演進(5G-A)技術標準。研制工業、醫療、電力、礦山等重點行業的5G應用及安全標準。
《方案》要求,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標準研究。包括元宇宙、腦機接口、量子信息、人形機器人、生成式人工智能、生物制造、未來顯示、未來網絡、新型儲能9大方向。
其中在未來網絡方向,開展6G基礎理論、愿景需求、典型應用、關鍵能力等標準預研。面向下一代互聯網升級演進,構建“IPv6+”技術標準體系,開展分段路由(SRv6)、應用感知網絡(APN6)、隨路檢測(iFit)等核心技術標準研制;面向產業數字化轉型緊迫需求,加快確定性網絡、數字孿生網絡、算網融合/算力網絡、自智網絡、網絡內生安全等關鍵網絡技術標準研制;面向?仗斓匾惑w化、高通量全息通信、海量人機物通信等新場景,開展新型網絡體系結構、路由協議、智能管控等標準預研。開展Web3.0相關標準預研,研制術語、參考架構等基礎類標準,跨鏈技術要求、分布式數字身份分發等技術類標準,以及面向數據資產交易、數字身份認證、數字藏品管理等場景的應用類標準。
《方案》設定的主要目標,是到2025年,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逐步完善、引領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標準加快形成。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類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標準成果的比例達到60%以上,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更加高效。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2000項以上,培育先進團體標準300項以上,以標準指導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更加有力。開展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的企業10000家以上,以標準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的成效更加凸顯。參與制定國際標準300項以上,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90%,支撐和引領新產業國際化發展。